English

核工业的历史性跨越

1998-12-15 来源:光明日报 中国核工业总公司总经理 蒋心雄 我有话说
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专论

核工业的历史性跨越

中国核工业总公司总经理蒋心雄

战略转移,核电高科技产业崛起

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祖国大陆早已有了核武器,但没有核电站。今天,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第7个自行设计建造首座核电站并出口成套核电机组的国家。现在核电作为国家不可缺少的高科技产业正在崛起: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30万千瓦秦山核电站于1991年12月并网发电。这是我国核工业继核武器、潜艇核动力装置研制成功后的又一历史性重大突破,从军用生产堆到核电站动力堆是一个飞跃。秦山核电站从1993年至1997年底,5年平均负荷因子77%,国产首座核电站能有这样的运行业绩,在世界上也是不多的。它是我国核工业第二次创业的里程碑。

在祖国南疆的大亚湾核电站全套引进了两台百万千瓦级大型核电站机组。1985年签署合同,1987年开工建设,1994年投入商业运行。投产后,显示了较高的管理水平和良好的运行业绩。在WANO(世界核电厂营运者联合会)指标体系中,大亚湾核电站有6项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大亚湾核电站出口创汇历年均保持在4亿美元以上,截至1998年10月底,已偿还基建贷款本息28亿多美元,超过总额的50%;不仅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还通过引进学习了国外大型核电站的建造、管理、运行经验,开创了我国利用外资建设大型基础工程项目的新路子。

继秦山、大亚湾之后,“九五”期间4个核电项目8台核电机组660万千瓦核电投入建设。按计划,这些新建核电机组将于下世纪初陆续建成投产。

结构调整,核燃料工业跨上新台阶

为适应核电需要,我们对原来规模小、成本高的军用核燃料工业进行了大幅度的产业结构调整和重大的技术更新,淘汰落后技术,关停富余生产线,引进先进技术,开拓民用核燃料生产,从而改变了核燃料工业单一军品生产的格局,产业结构趋于合理,生产技术水平也跨上了一个新台阶。

我们实现了核电站燃料元件的国产化。在科研攻关的基础上建设了秦山核电站燃料元件生产线,生产了30万千瓦核电机组的燃料组件。在此基础上,引进法国大型核电站燃料组件制造技术,建成了大型核电站燃料组件生产线,成功地向大亚湾提供了换料燃料组件。目前还计划建设重水堆核电站燃料元件生产线,以及与连云港核电站配套的俄式燃料元件生产线,使我国核电站全都能够以相当于国际市场的价格使用国产核燃料组件。

我们基本实现了铀同位素分离技术的更新换代。90年代初,我们加强了这方面的国际合作,终于使铀同位素分离技术上了一个台阶,能耗降到原来的1/20左右,分离成本大幅度下降,为核燃料未来的发展展示了广阔的前景。

天然铀生产过去一直采用常规开采提取法。由于我国铀资源多数成矿品位较低,所以常规开采提取的天然铀成本较高。为降低成本,我们采用地浸、堆浸新技术,1997年地浸、堆浸天然铀产量占总产量的65%,为降低核燃料综合成本作出了贡献。

多种经营,增强了综合经济实力

20年来,我们关停了一大批军工生产企业和军品生产线,减少了军品生产,在重点开发核电的同时,开发了一大批国计民生需要的项目,开展多种经营。核电、核燃料和多种经营成为中国核工业总公司的三大经济支柱。一些多种经营项目,如稀土、火灾报警产品、辐照技术等,在行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核总所属单位生产的火灾报警器约占全国市场的30%左右。中核总仪表系统、建安系统立足民用工业,跻身民用市场,得到了发展和壮大。这增强了核工业综合经济实力,1997年核工业总产值是1980年的3.7倍,其中民品产值增加了5倍,民品所占比例从1980年的5.6%上升到1997年的76%。

20年来,我国的核产品、核技术出口到国际市场,铀产品进入欧美市场,实验研究重水堆、30万千瓦核电机组等成套设备和技术出口到发展中国家。当年实验研究重水堆出口创下了两个第一,即高技术大型成套设备和技术出口全国第一,出口项目中合同金额全国第一。1981年以来,出口额平均每年递增14.3%。在加大出口的同时,我们也加强了技术和资金的引进。无论是核电成套机组的引进,还是核燃料单项技术和设备的引进,都大大促进了核工业的发展。20年中,我们利用外资约140亿美元(其中用于在建核电站的外资将延续到项目完成),折合人民币1000多亿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